华联股份重仓横琴的背后,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及横琴合作区多重政策红利的深度驱动。作为国家级战略新区,横琴合作区享有"分线管理"通关便利、企业所得税优惠(部分企业低至9%)、跨境资本流动开放等创新政策,为商业投资创造独特优势。华联股份瞄准横琴"国际消费枢纽"定位,计划打造文旅商业综合体,依托其毗邻澳门的区位优势及"澳门+横琴"客流联动效应,抢占跨境消费升级先机。政策层面,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》明确支持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发展,叠加免税购物、跨境金融等配套政策,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运营环境及增量市场空间。此次布局不仅契合华联股份商业地产主业升级需求,更通过提前卡位核心区位,把握粤港澳深度合作带来的资产增值红利,未来有望借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商业价值与资本回报的双重提升。
在珠海横琴国际金融大厦的玻璃幕墙下,华联股份的LOGO悄然挂上了第17层整层办公室,这个细节揭开了零售巨头布局横琴的冰山一角——从2021年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》发布至今,已有超过5.4万家企业抢滩登陆,而华联股份的战略性投资动作,恰是观察横琴价值的重要窗口,当我们拆解"华联股份横琴投资"这一关键词时,投资者真正关心的可能是:这片1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究竟蕴藏着怎样的财富密码?
政策工具箱释放真金白银
横琴合作区的核心竞争力,在于其独有的"政策叠加效应",企业所得税率降至15%,符合条件的澳门居民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%的部分直接免征,这些政策不仅吸引着澳门企业,更让内地资本看到跨境布局的跳板价值,华联股份选择在横琴设立商业管理公司,正是瞄准了"双15%"税收政策的红利——以年营收10亿元的商业项目计算,仅企业所得税一项每年可节省超3000万元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政策的精准投放,合作区对科技研发、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、文旅会展商贸等产业给予特殊扶持,其中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可达100%,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华联在横琴的项目规划中,特别强调智慧商业系统的开发投入,某入驻企业财务总监透露:"我们去年在AI客服系统上的800万研发投入,通过政策组合拳实现了全额抵税。"
产城融合下的商业新范式
在横琴口岸综合交通枢纽,华联城市综合体项目的设计图纸显示:地下直连珠机城轨,地上3层规划跨境免税购物中心,顶层设置跨境电商直播基地,这种"轨道+商业+产业"的立体开发模式,正成为横琴商业地产的主流形态,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数据显示,2023年横琴商业用地出让溢价率平均达28%,但企业仍趋之若鹜——看中的是每天近3万人次的通关流量和澳门居民跨境消费的持续增长。
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,横琴正在构建"澳门资源+全球技术+横琴载体"的产业生态,以华联正在推进的跨境新零售项目为例,其供应链整合了澳门葡语系国家商品资源、珠海仓储物流体系以及横琴的跨境电商政策优势,这种创新模式使得商品流通成本降低23%,通关效率提升40%,这正是政策赋能商业的鲜活案例。
未来十年的确定性机遇
当澳门证券交易所筹备方案浮出水面,横琴金融岛的轮廓愈发清晰,合作区金融发展局最新政策显示,QFLP(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)试点门槛从1000万美元降至500万美元,这对布局消费领域的华联股份意味着更灵活的资金运作空间,某私募基金合伙人分析:"横琴正在形成离岸金融试验田,企业在这里既能享受境内市场红利,又能对接国际资本渠道。"
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东南侧,总投资120亿元的"澳门新街坊"项目即将交付,这将为横琴导入首批4000户澳门居民,华联旗下超市品牌已提前签约入驻,这个细节揭示出深层次的战略考量——随着"澳门生活圈"在横琴成型,跨境消费场景将发生结构性变化,合作区统计局预测,到2025年常住澳门居民将突破1万人,催生年均20亿元的民生消费市场。
站在横琴金融岛观景平台远眺,澳门塔的轮廓与横琴科学城的工地吊塔交相辉映,这片土地上,政策创新与市场活力正在发生化学反应,对于华联股份这样的产业资本而言,横琴的价值不仅在于眼前的税收优惠,更在于其作为"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"的战略地位,当澳门轻轨延伸线即将接入横琴口岸,当"分线管理"政策即将实现货物"一线放开、二线管住",敏锐的投资者已然听见新机遇的脚步声,在这个国家级战略平台上,商业传奇的下一篇章正在书写。
网友评论